
在俄国十月革命后,曾任沙俄舰队司令的亚历山大·高尔察克无法接受社会的剧变。他集结了沙俄军队的残余力量,并在英国的帮助下成立了“鄂木斯克独立政府”。然而,好景不长,苏联红军很快就占领了鄂木斯克。尽管如此,高尔察克并未放弃,他决定带领部队进行一次艰难的撤退,而这次“迁徙”注定充满危险。
高尔察克的生平充满了坚持和矛盾。在他的生活中,很多决定和行为都带有极强的执着。比如,在1894年,刚从海军武备学校毕业时,他以优异的成绩名列第一,但他拒绝接受这一荣誉,认为同班同学菲利波夫比自己更为出色,应该得到这份殊荣。这种行为或许让外界觉得他过于固执,但高尔察克自己认为这是一种对荣誉的敬重,远非寻求个人名利。
展开剩余85%不同于许多官员贪图财富,高尔察克一生简朴,身家仅有一个装有几件制服的皮箱。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军人的传奇,还包含了他年轻时的探险梦想。1900年夏天,他随考察队前往北极,并发现了一个广阔的极地区域,至今位于喀拉海的一个岛屿仍以他的名字命名。他曾一度是这位年轻的探险家,身旁有一位美丽的未婚妻,似乎人生的轨迹早已预定。
然而,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,高尔察克毫不犹豫地投身战争,离开了妻子,加入了太平洋分舰队。高尔察克的军官生涯很快迎来了转机。在战场上,他以勇敢和智慧获得了上司的青睐,很快成为炮垒指挥官。可惜,次年俄军在旅顺向日军投降,高尔察克成了俘虏。国际红十字会的帮助下,他得以返回俄罗斯,并重新回到军队,很快便成为海军总参谋管理局的成员。
高尔察克在这段时间不仅关注军事事务,还坚持自己的兴趣,写下了《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的积水》,并因此获得了俄罗斯水文地理学会的奖项。可与此同时,他的妻子却觉得丈夫愈发忽视家庭,经济状况也未能改善,夫妻关系日益疏远。尽管如此,高尔察克依然我行我素,选择了他认为最重要的道路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高尔察克已晋升为海军上校,心中满怀沙皇国旗高扬的梦想。然而,俄国的战力并不如预期,战争形势十分严峻,沙俄的军队在很多战斗中惨败。尽管如此,高尔察克凭借他的海上指挥能力在黑海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胜利,令德国舰队遭遇了不小的困扰,并因此获得了中将军衔。
然而,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爆发,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倒台,高尔察克也成为了新临时政府的一员。他虽然名义上效忠于新政府,但内心却始终关注战争胜利的方方面面,认为所有行动应为战争服务。尽管如此,他最终还是被免去了黑海舰队司令职务,甚至在失去职位时将镀金的佩剑丢入大海。
此后,高尔察克被送往美国考察,得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,意识到自己将成为推翻临时政府的代表。经过一番波折,他最终加入了白卫军,成为西伯利亚的领导者。在协约国的支持下,他带领白卫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,然而这一切并未能挽回俄国的命运。
尽管高尔察克在军事指挥上展现了卓越才干,但他没有从政治层面考虑过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需求。白卫军的失败,也反映了这一点:高尔察克虽然在战场上有所作为,但他的政治选择却让他无法获得民众支持。与此同时,他对社会改革一无所知,始终将“军队至上”的理念作为治国的根本,导致了临时政府的治理一片混乱。
1919年春,高尔察克带领着约60万兵力发动了对苏维埃共和国的进攻,但很快遭遇了红军指挥官伏龙芝的反击,局势急转直下。经过几个月的激战,红军成功迫近了鄂木斯克。为了生存,高尔察克从俄国国库中拿出大量黄金,并开始撤退。然而,随着白卫军的崩溃,高尔察克最终决定带领部队横穿西伯利亚,企图通过日本寻求帮助。
这场逃亡之路充满了悲剧。在严酷的冬季,百余万人的大军艰难前行,许多人因严寒、疲劳和疾病而死。最终,这支庞大的队伍只剩下二十余人。当他们抵达贝加尔湖时,面临着冰冷、暴风雪的挑战,许多人在湖面上死于严寒。最终,整个迁徙过程充满了死亡与痛苦。
高尔察克所携带的黄金成为了谜团。至今,人们仍在猜测这些黄金是否被埋藏在贝加尔湖底。高尔察克本人在最终的失败中被苏联肃反委员会秘密处决,临死前唯一的愿望是抽一根烟。死后,他的尸体被丢入冰雪中,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冰雪之旅。
高尔察克在俄罗斯历史中的评价一直颇具争议。最初,他是负面人物的代表,然而在后来的电影中,他被塑造为忠诚于沙皇的英雄。对于他的评价,随着时间的推移,始终没有定论。即便到21世纪,人们仍在争论是否应为他建纪念碑。这段历史,至今仍是俄罗斯人民心中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。
这段跨越西伯利亚的迁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长途跋涉,更是高尔察克人生选择的悲剧缩影——一位优秀的军人,却因政治上的失误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。
- END -
发布于:天津市富明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